“四郎君?”
沈青梨感受到那长久凝视的目光,下意识抬起了眼。
少女的清脆唤声拉回了魏缜的思绪,再看她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眸,他沉下脸,袖袍下的长指牢牢捏紧。
“安分些,别再惹事。”
魏缜站起身,语气恢复了往日的冷淡,“大夫人那边,我会去说说。”
说完,转身大步离去,背影很快消失在暮色中。
沈青梨望着魏缜离去的背影,慢慢放下手中的鹅肉。
她抚摸着手腕上未曾褪去的青紫,在这国公府里,若不能学会保护自己,迟早会被人吃得骨头都不剩……
正当她沉思时,一阵尖锐的声音划破了夜色的宁静。
“好啊,原来躲在这里偷吃!”
万姨娘带着两个丫鬟大步走来,眼中闪着恶毒的光芒。
沈青梨不慌不忙地站起身,将那半只烧鹅腿藏在身后。
她知道,若是让万姨娘抓住把柄,定会在夫人面前告她一状。
“姨娘说笑了,这是四郎君赏的。”沈青梨故意放轻声音,面露怯意。
万姨娘冷笑一声:“呵,四郎君赏的?你一个妾侍的外甥女,也配?”
她一把推开沈青梨,想要去抢那只烧鹅腿。
沈青梨踉跄几步,眼看就要摔倒。
她顺势闭上眼睛,身子一软,直直地向地上倒去。
“表姑娘!”一旁的丫鬟惊呼出声。
万姨娘看着晕倒在地的沈青梨,脸色变了几变。
若是这丫头真出了什么事,夫人那边不好交代。
更何况,方才四郎君还在这里……
“扶她起来。”万姨娘咬牙切齿地说道。
两个丫鬟连忙上前,小心翼翼地扶起沈青梨。
沈青梨一动不动,面色苍白,额头上还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万姨娘伸手探了探她的鼻息,见她呼吸平稳,这才松了口气。
“方才的事,谁都不许往外说。”
两个丫鬟面面相觑,连忙点头:“是。”
“行了,咱们回吧。”万姨娘挥了挥手,眼中闪过一丝懊恼。
这沈青梨,竟是个难缠的主。
待脚步声渐渐远去,沈青梨这才微微睁开眼睛。
月光透过竹影,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她轻轻叹了口气,扶着石桌站起身来。
剩下的半只烧鹅腿早已凉透,她却仿佛看到了一线生机。
在这府中,要想活下去,就得学会审时度势。
装晕这一招,往后没准还能用得上。
—
自从那日祠堂装晕之后,沈青梨平日就待在院子里,能不出门就不出门。
这般也平安地度过了好几日。
这日傍晚,暮色沉沉,小表弟魏茗从书院休沐回府,柳姨娘便叫沈青梨一道过去吃饭。
穿花拂柳,走到一条廊桥时,一阵窃窃私语从院墙外传来,几个丫鬟正围在一起说着什么。
沈青梨正要转身离去,却听见“大郎君”三个字。
“听说大郎君从军营回来了,今日一早就进了府。”一个丫鬟压低声音说道。
“可不是么,我远远瞧见了,比以前更俊了,一身戎装,威风凛凛。”另一个丫鬟接话道,“只可惜命格太硬,连着克死三个夫人。”
“嘘,小声些,这种话可不能乱说。”年长些的丫鬟连忙制止,“大郎君心里也苦,这些年一心扑在军务上。”
国公府一共有六位郎君,除了大郎君魏旻、二郎君魏奚和四郎君魏缜是嫡出,其余郎君都是庶出。
而几位郎君之中,大郎君魏旻是官位最高、威严最重的那位,年纪轻轻,就已成了龙武军的统领,简在帝心,前途不可限量。
不过听姨母说,这位大郎君八字太硬,连结三门亲事,新娘都未过门而亡,至今二十六了,还是孤家寡人……
不过这些闲言碎语与她个小小表姑娘无关,能在国公府安稳度日就已是万幸。
沈青梨轻轻摇头,继续往柳姨娘的院子走去。
**
柳姨娘房里,晚霞透过窗棂洒进来,照在铺着湘妃竹的地板上。
沈青梨到时,柳姨娘正坐在绣架前,专注地绣着一幅山水图,魏茗则在一旁看书。
见着沈青梨来了,母子俩都很高兴,招呼着她:“快来坐,就等你了!”
沈青梨弯眸笑道:“来了。”
时隔几日未见,桌上用着饭,魏茗聊起书院里的趣事,大家有说有笑的,其乐融融。
忽然,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。
丫鬟慌慌张张地进来禀报:“国公爷来了。“
柳姨娘连忙起身整理衣裳。
沈青梨也一怔,放下手中的筷子,心下惴惴不安。
国公爷可是府中最大的贵人,怎的就如此不巧,赶在这会儿来了呢。
还未等沈青梨思考她该怎么与国公爷行礼,魏国公已经大步走了进来。
他年方五十,阔面浓眉,身形挺拔,一袭玄色蟒纹锦袍,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气。
当他的目光落在沈青梨身上时,不由得一怔。
昏朦烛光下,少女低垂着眼睑,纤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。
她的五官精致得像是上天精心雕琢,肌肤胜雪,唇若点朱,一颦一笑都带着说不出的风情。
“这位是……“魏国公的声音略显沙哑。
沈青梨福身行礼:“民女见过国公爷。”
直到柳姨娘挡在了沈青梨面前,魏国公才收回视线,看向柳姨娘:“这丫头是谁家的?”
柳姨娘暗暗心惊,强作镇定道:“回国公爷的话,这是妾身早逝妹妹的女儿,因家中变故,暂住在府中。”
“哦?”“魏国公挑眉,“倒是个难得的美人。”
不等他叫人入座,柳姨娘赶紧朝沈青梨使眼色:“你方才不是说累了吗,外头天也黑了,那我也不留你了。”
沈青梨自然也知道国公爷来了,她也不好多留,于是赶忙退下。
国公爷皱了下眉头,到底没说什么。
待到那道纤细窈窕的身影离开,柳姨娘连忙岔开话题:“国公爷今日怎么有空来妾身这里?”
魏国公若有所思地看了她一眼,也不再追问,转而说起其他事情。
柳姨娘一边应答,一边暗自庆幸沈青梨离开得及时。
她太了解风流成性的国公爷了,但愿他不会对青梨起什么心思才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