备受瞩目的历史古代小说,此去直上青云路,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,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。作者卿岁岁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,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。目前,这本小说已经连载中,最新章节第93章更是让人热血沸腾。如果你喜欢阅读历史古代小说,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!
此去直上青云路李瑜小说免费阅读,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:“娘,别说了,你嫁吧,带着弟弟走,别管我。”说完这句话以后,六岁的沈大魁便已经低头继续割着地里的猪草,这懂事的样子根本不像是才六岁。六岁!在现代他还是窝在爹娘怀里撒娇想逃学,还是被爷爷奶奶哄着喂饭、多…
《此去直上青云路》小说最新章节试读:周云栖:“……简直是岂有此理!”他大小也是个官儿,萧家居然敢如此欺辱朝廷官员!“你们老爷当初是签了文书的,衙门存档里白纸黑字写的明白,怎么现在就成了你家祖坟旁了?”想反悔就干脆直说好了,干啥老是拿祖宗来当借口。“那俺们不管。”萧大牛扯了扯嘴角,眼神闪烁着道:“反正俺们老爷说了,朝廷要修水库和他没有关系,但这里就是不能动。”
《此去直上青云路》精彩章节赏析
“娘,别说了,你嫁吧,带着弟弟走,别管我。”
说完这句话以后,六岁的沈大魁便已经低头继续割着地里的猪草,这懂事的样子根本不像是才六岁。
六岁!
在现代他还是窝在爹娘怀里撒娇想逃学,还是被爷爷奶奶哄着喂饭、多吃口饭都得讲条件的年纪。
可回到这吃人的古代,却得背上比自己还大的背篓干活。
“我儿……”
张三娘见他如此懂事,再也忍不住丢掉儿子手里的镰刀,将他揽入怀中大哭起来。
“我儿,娘舍不得……舍不得你们兄弟任何一个。”
亡夫已逝三年,她本做好不再改嫁的准备。
可是对方有官身,给得又多,还愿意她带孩子过去读书,婆家也要她嫁过去,就为那二十贯聘银。
只是怕她彻底不再管家里头,所以只许她带一个孩子走。
长子六岁,幺子四岁。
不管是让她舍弃哪个,这都是在挖她心口的肉啊。
沈大魁见状重重叹了口气,抱着母亲劝她想开一些。
“娘,儿子已经六岁,晓得是非,弟弟才四岁,他不能离开娘的,要是留下他,他以后铁定会忘了您的,但是儿子不会忘记娘。”
说忘记都是轻的,说不定还会怨她。
见母亲还是下不定决心,沈大魁又连忙补了一句。
“娘,咱们两兄弟能走一个就走,总好过一起折在这地里好吧?”
“是不是?”
沈家老两口生了四个儿子,儿子又给他们生了很多孙子孙女,为了躲避徭役四家并未分家。
他爹排行老二,就是服徭役修水库的时候不小心被石头给砸死的,抚恤钱就给了五贯,由老两口拿着。
家里是两位老人家和大伯大婶做主,没了劳动力的孤儿寡母根本没话语权,更别说想去读书了。
来提亲的是县里巡检,虽然只是正九品可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,已经是天上掉馅饼了。
而且还是肉馅的那种……
张三娘听了这话忙擦了擦泪,她儿这句话说得倒是也对。
能有一个走出去也是好的,她咬着唇愤恨地道。
“李巡检给的聘钱二十贯已经不少,够他们全家吃喝两三年了,可那恶老头贼婆子还不满足,硬要我们骨肉分离,真是可恨……”
沈大魁不说话,默默给母亲擦泪,确实是够可恶的。
如果可以谁不想走呢?
虽然不知道继父到底如何,可人家最起码也是读书人,怎么也不会缺吃少穿还让他干这么多苦力吧?
但是他占了人家儿子的身体,怎么好意思再抢了人家儿子的资源呢?
“儿啊,你等着娘。”
张三娘擦干净脸上的泪,抚着儿子稚嫩的脸蛋道,
“等娘在新家站稳脚跟,娘一定会想办法让你也读书的啊。”
她虽然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村妇,可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,先别说是考功名成了秀才多了不起。
就是在县城里头当账房先生,那回村子里都神气得不得了啊。
再不济,她也想让儿子上几年村里的学堂。
将来当个账房先生,也好过像他爹一样去服徭役啊。
沈大魁重重地点头,露出整齐的八颗牙齿道。
“嗯,我等着娘,有机会我会去县里看娘和弟弟的。”
他来这里已经三年了!
这三年他每天不是在捡柴火、就是割猪草从没来出过村,等年纪越大只怕活儿就会越重。
不过那时候应该也能出门了,到时候再给自己找条出路吧。
只是他没想到的是,等张三娘决定要带小儿子的时候。
沈老头子忽然又不干了,硬要把二魁给留在家里。
“我刚刚找沈先生看过,沈先生说二魁的八字旺咱们沈家,你要带就只能带大魁走。”
沈先生是村里的阴阳户,也是给十里八村看事儿的阴阳先生。
可只这一句话,张三娘和沈大魁便什么都明白了。
他们哪里是觉得二魁八字旺沈家,他们分明是想留下二儿媳妇最舍不得那个孩子才罢休。
只有她最舍不得的孩子在沈家,她将来才会时常想着儿子、想着沈家,这样才会源源不断接济沈家。
阴险、可耻!
纵然觉得这老两口太可耻,可张三娘还是好声好气地讲道理。
沈大魁也表示他已经六岁了,能帮家里干很多活儿。
弟弟才四岁只能捡捡柴火,试图从现实方面去打动他们。
可沈老头不但要占便宜,还不愿意别人戳破他。
他发怒道:“再多说一句,你一个孩子也别想带走。”
他算盘打得响!
若是老二家的心肠够狠不管二魁,将来二魁这个男丁,也可以去服徭役,这样别的孙子就能留在家中。
若是老二家的心肠软,愿意时常拿钱回来那自然最好。
张三娘的牙都咬碎了!
大雍的律法规定孩子是属于男方的,女子不论被休还是和离还是改嫁,孩子能否带走都要听男方的人怎么说。
男人死了的话就听公婆的,公婆死了的话还有丈夫的弟兄,弟兄也没有了还有男方的族人做主。
总之只要是男方那边不松口,孩子你就绝对带不走,除非他们自己主动不要这个孩子。
话语权在人家那里,张三娘怕他真的一个孩子也不让带,于是便死死抱着要说话的大儿子不许他出声。
能带一个是一个!
这边商定后去衙门交了庚贴,签了文书说明同意儿媳改嫁,同意大孙子随媳改嫁等等。
然后李家那边的聘礼就送到了。
除了说好的聘钱以外,还有柔软细致的棉布与喜服。
银子张三娘是拿不到的,但是布匹谁也不能跟她抢。
她用这些布熬了好几个大夜,给小儿子做了十身衣裳,再将最小的那身穿在他的身上。
沈大魁也做了一身,总不好穿得破破烂烂去李家的。
二魁的年纪虽然很小,但是听大人的话也隐隐有些明白了。
“娘,你和大哥以后是不是不在家了?”
隔壁石头他娘就是穿着一身红衣裳,坐上了挂着红布的驴车离开了,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。
“二魁,你要记得娘不会不管你的,不会不管你的……”
张三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,只能抱着小儿子哭。
沈大魁坐在一旁也是默默捏拳,他要早知道那两人打的这个主意。
他……
现在说什么都晚了。
他跟着上前去安慰弟弟:“二魁,你相信娘,也要相信哥,哥和娘一定会回来接你的。”
张三娘的父母早就已经去世了,但是她的兄长也没忘记跑来占点便宜。
又是闹又是骂地要分一半的聘礼钱,最后掰扯了半天也就要到两贯钱高兴离开。
至于妹妹的心思那不重要,他甚至没给两个外甥带上两块糖来。
从沈家离开的那天,二魁坐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,在地上打着滚不要娘和大哥离开他。
张三娘坐在轿子里手都掐出了血痕,恨不得下去直接把孩子抢走,可理智告诉她不能这么做。
围观的妇人们却都满脸羡慕,别人都是穿着红衣裳,坐着牛车也就出嫁了,再差些的就自己背个小包袱走到婆家去。
张三娘嫁到沈家是走来的,可再嫁却是被轿子给抬走的。
这叫她们如何不羡慕?
有个胖胖的妇人还道:“要是李巡检能瞧上我的话,我还带什么拖油瓶啊,我直接去现给他生十个八个儿子。”
她身旁的男人笑道:“得了吧,人家李巡检今年都四十三了,哪里禁得住你折腾啊?”
村子里的男人妇人们嬉笑着凑热闹,你一言我一语地调笑,至于当事人的悲喜则与他们毫无关系。
沈大魁背着包袱一步三回头,直到见不到那个小小的身影。
“娘,您别怕,李巡检是不用做粗活的读书人,他跟咱们村里四十多岁的男人不一样的。”
小说《此去直上青云路》阅读结束!